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聚焦“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教育事业和区域振兴贡献力量。支部现有党员19人,涵盖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和功能材料两个专业,包括教授6人、副教授9人、讲师4人。支部汇聚高层次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入选兴辽英才计划4人,省级以上人才称号11人。支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教育方针,将党建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深度融合,营造浓厚的党建氛围,服务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在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党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学校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获得了师生群众的高度认可。
立德树人、铸魂育才 打造卓越人才高地
支部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秉持“秉正求新、立德树人”的宗旨,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德才兼备的学子。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支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举办“从材料科学到现代科技的创新”讲座,汇聚多学科智慧,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实践育人、锤炼英才 铸就卓越工程师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设有四个班级,从大三开始设立“卓越班”,旨在选拔一批基础扎实、素质过硬、愿意深入一线的优秀学生,接受更具挑战性和实践性的工程训练。为优化实习环境、拓展选择空间,在学院领导和支部党员的推动下,多方协调联系企业,先后开辟了成都、广东和上海分公司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更具灵活性、更具保障的实习条件。在支部党员的积极推动下,“卓越班”逐步形成了“选拔严格、过程规范、质量优良、学生欢迎”的良好格局。越来越多的学生将加入“卓越班”视为荣誉,也有更多企业主动联系希望达成长期合作。截至目前,已有近百名学生通过“卓越班”实现向知名央企、行业头部企业的顺利就业,培养成效显著。第一支部党员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的使命担当,他们将党建工作与专业建设深度融合,将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在推动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中走出了一条有深度、有温度、有成效的路径。正如他们所言:“我们是党员教师,更是材料人,唯有将党性植根于岗位,才能真正点燃学生的奋斗之火,托起行业的未来之光。”


党建引领、凝聚合力 构建多方联动机制
支部以“党建引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为目标,探索“高校+政府+企业+社区”联建模式,增强组织力,对接地方需求。在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中,支部多名成员加入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技服务团,开展专题讲座,聚焦固废利用、绿色建材开发,助力“双碳”目标。服务团覆盖多市县,提升地方科技创新能力。在企业合作方面,支部与沈阳远大集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等共建产学研基地,围绕技术需求搭建试验工程,组织师生攻关难题。


支部党员联合抚顺新钢铁有限公司针对抚顺市塔峪镇塔峪村村巷路由于没有硬化、道路坑洼不平、晴天三尺土、雨天一脚泥的实际问题,为群众解决出行难问题。开展了系列项目研究,将冶金渣等固废材料资源化利用,通过技术手段将钢渣等固废材料变废为宝。利用钢渣骨料修路,一方面使村民交通出行更畅,另一方面更使企业的废弃资源实现回收再利用。项目维修的是路,连接的是心,利用钢渣修路让群众摆脱了出行难的困境,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党员的社会责任与担当,有力助推乡村振兴工作。


服务强国、砥砺前行 谱写新篇章
支部党员注重发挥带头作用,加强“双引领”。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在各项活动中冲锋在前。支部力求创新党日活动,依托学校每季度党组织品牌活动“以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讲政治”,巧妙地将政治理论学习、时政热点探讨与学术和教学研学交流有机结合。通过主题党日“集中学”、专题培训“深入学”、实践调研“现场学”的方式开展了一系列主题突出、内容特色鲜明的党日活动,抓紧落实党员教育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