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婷婷,中共党员,我校选派驻本溪县田师傅镇魏家堡子村第一书记。2021年,袁婷婷主动申请加入乡村振兴队伍,曾获辽宁省向上向善青年、辽宁省优秀毕业生、沈阳市反恐工作先进个人、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驻村工作以来,她的事迹先后被《辽宁日报》、辽宁省委组织部辽宁先锋公众号、本溪县枫乡融媒公众号、本溪县枫乡党建、学习强国APP、本溪县新闻电视台、本溪县第一媒体公众号等报道。
强化党建引领 激活组织动能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为夯实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袁婷婷结合魏家堡村实际情况,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送书、送学等方式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融入到三会一课中:疫情防控时,她连续坚守在驻村岗位90余天,守护魏家堡村的第一道安全防线;防火防汛时,她不畏严寒、危险,凌晨4点入山,以雨为令,走在工作的最前端,为大家做好榜样。
在山口值班开展防火检查
联系相关部门对魏岭滚石山体进行修缮
支部开展送书、送学活动
在丰富党日活动方面,袁婷婷结合基层节日特色在“三八”国际妇女节、“七一”组织开展“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党建基地揭牌仪式,开展大秧歌、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等活动,参与活动的党员同志拿着政治生日贺卡竖起大拇指说:“第一次参加这么有意义的党日活动!”在为民办实事方面,袁婷婷调研了解到进村必经之路魏岭年久失修,暴雨天气滚石滑落情况加剧,她建言献策并联系相关部门,对滚石路面进行了清理,增设若干道路反光镜、指示标识等。驻村以来,通过严格落实制度,丰富活动形式,她将魏家堡村党员们的心牢牢地凝聚在一起,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稳步提升。
盘活集体资源 打造产业特色
乡村振兴伊始,为盘活集体资产,打造好魏家堡产业振兴的特色,袁婷婷撰写申报资料,获县民宗局大棚项目支持,在集体新造地上竣工大棚2座,共计4亩,实施了草莓大棚种植计划,每座大棚年收入8万元以上,带动就业人员10余人。大棚种植期间,她前往沈阳农业大学、渤海大学等高校向有关专家寻求探讨种植技术,帮助果农解决技术困难。同时,她拓宽营销渠道,助力果农增收,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开展“魏堡草莓营养多、乡村振兴看巾帼”的网络预售活动,收到预付款订单120份。
与果农交流草莓种植技术
个人事迹被《辽宁日报》报道
今年,袁婷婷带领村两委继续组织申报,获移民局大棚项目拨款650余万元,增盖大棚8个。乡村振兴看产业,村子里有了草莓产业,带动了就业,为村民带来了致富的希望。看着村民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袁婷婷感到踏实且幸福,无论做什么事,她都满怀热情、全力以赴,有一份热发一份光,踏实走好乡村振兴“脚下路”,用实际行动践行建大人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立足专业优势 推动教育振兴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统筹推动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袁婷婷针对本溪县社会心理服务资源匮乏、师资水平薄弱的事实,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她曾组织成立“驻村第一书记心理健康辅导站”,为乡村弱势群体提供心理健康关爱。辅导站为当地五名“事实孤儿”申请公益资金,每年2000元,资助到18周岁;由我校招生与就业指导处牵头组织家访活动,校领导带队到镇上大学生家中家访,为他们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等帮助;同时,她将心理疏导与基层网格化管理相结合,为田师傅镇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与群众进行谈心谈话
为孤寡老人提供社会心理服务
为村中刚考入大学的学生答疑解惑
袁婷婷深入本溪县第七中学搭建了“积极教育工作室”,工作室从无到有,共投资建设1个20平方米的办公室、1个60平方米的团体辅导室,建大师生以“积极教育工作室”为纽带,向定点帮扶单位输送教育教学资源,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备已实现长效运行机制。两年来,工作室共录制心理健康知识短视频5期、线下讲座7次、线上知识分享52次、团体辅导19次,受益师生、家长5000余人次。同时,“积极教育工作室”将积极心理学知识融入到乡村教师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丰富了传统教育模式,将教育“输血”变“造血”,为当地教育事业打造了人人都是心理咨询师的骨干团队。
“积极教育工作室”揭牌仪式合影
开展主题教育讲座
仰望星空,不忘脚踏实地。作为一名教师,袁婷婷始终坚持以身作则的工匠品格,彰显着一名人民教师良好的政治素养和奉献精神;作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她始终牢记党的初心与使命,为了乡村振兴事业不遗余力,一颗红心永向党,矢志不渝跟党走,努力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