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沈阳建筑大学第三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为总结先进经验,汲取奋斗力量,学校党委特推出“喜迎党代会——发展巡礼”系列专题报道,全方位展示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各方面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及基层党建工作特色成效,进一步激发全校师生员工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在争创一流中勇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以优异的成绩和昂扬的精气神迎接学校第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学校充分集成和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积极联合省内企业服务建筑产业转型和升级,在建筑产业相关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推进成果转化,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统筹做好服务“三篇大文章”,全面助力推进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
一、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提升关键技术攻关能力
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五年来,学校累计获批各类纵向科研项目超过1100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32项、青年项目3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及任务共计65项,显著提升了科研实力与影响力。

2023年12月学校召开国家基金启动会

2024年7月召开 “基于低品位余热供暖的大规模储热关键技术”重点研发课题会议
二、共筑科学思想高地,推动社科工作发展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快速发展,为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近五年,学校在社科领域得到了长足发展,获批国家、省、市级社科项目431项,累计科研进款240余万元。其中,2021年、2023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各1项。获批省级智库4个、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2个、辽宁省社会科学学术活动基地1个、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4个。承办全省社科联科研工作会议等活动,为辽宁省社科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2019年承办辽宁省社科联科研工作会议

2023年9月 “辽海讲坛”讲座走进沈阳建筑大学
三、重视应用基础研究,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
以高水平标志性科研成果产出为目标,努力凝练出具有核心竞争力、有建大特色的高水平科研成果。五年来,获中国专利优秀奖、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钢结构协会特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等重要奖励46项,成果入选首届辽宁省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3477篇,出版专著433部,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52件;自主研发的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体系通过德国被动房研究所的建造系统认证;“新型光伏建筑一体化建筑减碳关键技术”成功入选“绿色低碳领域”先导技术榜,全国仅25项绿色低碳技术入选该方向榜单。

2020年10月,获得中国钢结构协会特等奖

2021年4月,获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22年4月,获辽宁省专利一等奖

2024年1月,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
四、加强科技创新服务,提升成果转化质量
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高质量发展。五年来,编制完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社会团体标准60余项,其中主编和参编国家标准18项、省级地方标准15项、行业和团体标准30余项;连续参展沈阳“建博会”、世界智能大会等高端产业博览会,成功举办辽宁首届“校企协同科技创新伙伴行动”高校成果转化对接活动、“民营企业高校院所行”暨沈阳建筑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集中展示区域建筑学、建筑工业化、智能制造和清洁能源等优势领域,数字城市和建筑碳中和等交叉领域专利技术和科技成果。学校促成技术转移项目1691项,连续5次被评为辽宁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优秀单位,入围“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TOP100)”辽宁省高校排名第一。北京冬奥会国宾山庄项目、北京冬奥会冰立方碎冰方案,在世界最高水平的体育盛会中展现了建大人的能力和风采。

2023年5月,我校科技成果参展辽宁省城市更新暨第十届中国(沈阳)国际现代建筑产业博览会

2024年7月,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低品位余热跨季节蓄热供暖技术规程》启动会

北京冬奥会国宾山庄项目

大连国际凯旋大厦
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
五、打造先进科研平台,提升基础研究能力
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平台申报和管理工作,实现了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的不断扩容。五年来,学校共获批省级以上科研平台14个,其中包括辽宁省重点实验室5个、辽宁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3个。学校连续3年被评为辽宁省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先进单位。

获评辽宁省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先进单位

科技厅领导到科研创新平台调研指导工作
六、拓展战略合作空间,产学研合作深入推进
全面推进校地、校企战略合作,切实提升落实协议的技术能力、服务水平,把合作意向转化为项目合作和技术落地。五年来,学校与沈阳市沈河区人民政府、锦州市人民政府、沈阳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等21家单位完成校地、校企战略合作协议签署工作。

部分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政企名单

部分战略合作协议签署现场
七、积极推动学术交流,全面营造科研氛围
大力促进学术科技创新与交流,举办系列高水平学术论坛和报告会,营造浓厚的学术创新氛围,提升创新研究能力,开阔师生的学术视野。五年来,学校承办高水平学术会议20余次,开展学术报告200余场。承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第二届建筑学科青年学者学术沙龙,为我国建筑学科青年科学家的成长提供高水平学术交流的平台,增加了学校建筑学科在国内的影响力。举办庆祝建校75周年“学术大讲堂——75场高水平学术报告”活动,全面营造科研氛围。

2023年9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第二届建筑学科青年学者学术沙龙

2023年8月,举办庆祝建校75周年学术大讲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