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沈阳建筑大学第三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为总结先进经验,汲取奋斗力量,学校党委特推出“喜迎党代会——发展巡礼”系列专题报道,全方位展示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各方面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及基层党建工作特色成效,进一步激发全校师生员工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在争创一流中勇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以优异的成绩和昂扬的精气神迎接学校第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三全育人”工作格局,推动学生工作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发展。学校被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优秀易班共建高校、省优秀易班共建高校、省少数民族大学生管理先进单位、省雷锋兵预征班、省国防体育运动突出贡献单位、省首批“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示范高校等荣誉称号。
一、坚持铸魂育人,强化思想引领
将思想教育贯穿学生学习生涯全过程,严把学生离校和新生入学两道关口,精心策划迎新与毕业季主题教育;开展雷锋精神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全民国防教育、劳动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五年来,累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2000余场次,学生理想信念坚定、务实进取,思想引领效果显著。5名学生被评为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3名学生获评省大学生年度人物、1名学生获提名,2500余名学生获评省优秀学生共产党员、省优秀毕业生等省级及以上荣誉。
二、强化精准赋能,建强学工队伍
持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选优配强辅导员队伍。每年召开学生工作研讨会,组织学工讲堂、辅导员沙龙,举办素质能力大赛和基础能力大赛,着力提升辅导员工作效能。五年来,获评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省高校辅导员影响力人物1人、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2人、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2人。省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三等奖2次,累计获得省青年五四奖章、省学雷锋先进个人等38人次,获高校心理健康视频微课、辅导员工作优秀案例等省级及以上奖项20项。

2023年,学校获评辽宁省高校辅导员、大学生年度影响力人物、年度人物优秀组织单位

2023年,少数民族辅导员努尔麦麦提获评辽宁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三、拓展育人空间,用“活”网络思政
不断加强辽宁省易班发展中心建设工作,加强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培育建设,实施“易班优课支持计划”,逐步构建微信、易班、抖音、B站、易校园思政云等平台互动互联网络思政媒体矩阵,易班实现班级认证全覆盖,平台活跃指数位居全国前列,易班优课活跃指数进入全国前十。五年来,获评全国优秀易班共建高校、全国易班技术创新大会奖、全国易班共建高校优秀迎新案例、省优秀易班共建高校。

2023年,学校获评全国优秀易班共建高校、全国优秀易班共建案例

2023年,学校在易班技术创新大会获奖
四、重视习惯养成,狠抓安全稳定
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开展“四困”学生帮扶,坚持学生归寝“三个一”制度,扎实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推广安装“全民反诈”APP,实现学生安全教育全覆盖。五年来,召开学生安全稳定会议30余次,开展防电信诈骗、消防安全等教育活动50余次,每年开展寝室长培训3000余人次。每年“大学生文明岗”参与校园安全文明建设的志愿者达800余人次。
五、加强能力培养,营造学习氛围
实施“卓越计划”“帮扶计划”“新生计划”“协同计划”,推动学风建设抓“早”推“优”帮“后”促“长”。开展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校长奖学金、优良学风标兵班等评选,组建优良学风宣讲团,建立“蓝黄橙红”四级帮扶体系,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五年来,230人次获评国家奖学金和省政府奖学金,2.3万余人次学生获评校级奖学金,5000余人次学生获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累计发放奖金2000余万元。

学校定期举办“校长奖学金”评审会

学校定期举办“优良学风标兵班”评审交流会
六、坚持精准资助,提升育人实效
加强资助流程管理,利用大数据手段实现“3个100%”“3个零误差”目标,建立以“奖、助、贷、勤、免、补”加“绿色通道”制度为主要方式的多元混合资助模式。每年开展“筑梦启航”“扬帆计划”资助育人等系列主题活动,在经济上资助学生、精神上培育学生、能力上锻炼学生。五年来,累计发放助学金2.18亿元,提供勤工助学岗位600多个,发放越冬棉衣2500余件。
七、践行一线规则,推进“一站式”社区建设
建成200㎡“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10个“一站式”学生社区分站,打造了50余个多功能空间。建立“一心两轴三区四化十进五育”学生社区管理服务体系,构筑“一廊三区六心多点”一体贯通式物理空间。开展育人力量“四进社区”900余期,育人号被认定为“A”级账号。入选全国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和省首批“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示范高校。
八、深化本研贯通,加强教育管理
积极构建辅导员、研究生导师和班主任协同育人模式,促进学生管理体系高质量发展。积极开展“百花争研”研究生校园文化节、“创新讲坛”“新思维论坛”“研途系列讲座”等学术文化活动。五年来,平均每年开展学术系列讲座50余期。800余人荣获省优秀毕业研究生,160余人获市级及以上表彰。
九、强化就业目标,助力学生成长

学校举办百日冲刺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学校举办中建八局2024届沈阳建筑大学专场招聘会
深入贯彻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有效推动毕业生充分且高质量就业。持续拓展招聘企业类型和招聘渠道,有效发挥校内就业市场就业主渠道作用,平均每年有效就业岗位供给比13:1。近五年,毕业生考研率约25%,到国有企业就业占直接就业比例达60%,到世界500强企业就业占直接就业比例达到65%,单位满意度和就业服务满意度达到90%以上。荣获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奖励单位、全国就业指导委员会建筑地产行业副主任委员单位。
十、加强心理疏导,家校协同育人
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努力形成课堂教学有创新、实践活动有特色、咨询服务有规范、危机干预有成效、育人环境有保障的“五有”工作格局。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健全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开展医校协同合作,密切家校沟通,让学生享有专业化、系统化、精准化、温情化的心理健康指导,推动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五年来,组织各学院(辅导站)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等人员开展各级各类培训共2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