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沈阳建筑大学第三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为总结先进经验,汲取奋斗力量,学校党委特推出“喜迎党代会——发展巡礼”系列专题报道,全方位展示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各方面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及基层党建工作特色成效,进一步激发全校师生员工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在争创一流中勇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以优异的成绩和昂扬的精气神迎接学校第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学校坚持以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为抓手,聚焦服务建筑行业和区域发展,深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布局,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大力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学校内涵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专业建设方面
优化专业布局。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需求,持续推进专业布局和结构优化,修订《本科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专业设置程序,健全本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紧跟产业前沿,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体系,新增智能建造、智能制造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应急管理、家具设计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7个专业,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等辅修专业7个,建筑学、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第二学士学位专业23个,逐步形成优势特色明显、结构布局合理、产学研协同发展的专业体系。
推进专业建设。高度重视高水平一流专业建设,探索制定专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细化专业持续改进工作举措,12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和专业评估,占招生专业总数的25.53%。逐步形成以17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1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为示范引领,推动传统工科专业升级改造,推进新工科、新文科专业建设,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建设方面
课程建设成效显著。2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80门课程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209门课程通过校级一流课程建设立项;1门课程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课程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99门课程通过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立项建设;60门课程获批辽宁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优质资源建设与共享项目,3门课程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2门课程入选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2023“拓金计划”,良好的课程建设成效为学校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教学信息化水平提升明显。积极开展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建设校本教学资源库,收录企业课程22门;通过雨课堂、云班课、学习通、智慧树等载体,实现了线上备课、听课、开课、授课、督导巡课、课程考核、成绩分析等;积极探索MOOC、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等教学模式,鼓励教师使用虚拟仿真、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手段开展实验教学,激发学生课内外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近年来,累计获得省级教学信息化大赛奖励48项,获得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1门。获得辽宁省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77门,辽宁省线上一流课程5门、虚拟仿真一流课程14门。
三、教材建设方面
多措并举建设优秀教材。制定《沈阳建筑大学本科教材建设管理办法》《沈阳建筑大学加强教材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等,全面加强和规范学校本科教材建设与管理;设立教材建设培育项目,提供教材建设专项资金,对国家级、省级、校级一流教材予以经费支持,重点培育突出学校专业特色、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相关、侧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秀教材及数字化教材;积极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
教材建设效果显著。近年来,教师出版教材70余部。其中,学校教材建设立项资助16部;评选校级教材建设奖12部;获评辽宁省级教材建设奖8部;获评省级“十四五”规划教材2部;14部教材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四五”规划教材选题。
四、实践教学方面
实践教学条件不断完善。充分发挥办学特色与优势,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路径。建成一批跨学科多专业、开放共享、特色鲜明的实习实训平台,先后与中建、中铁、中交等优质企业展开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413个,其中,国家级基地4个、省级基地13个。根据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学校逐步加大对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加快教学实验室的改造和建设步伐,重点建设面向跨学科、多专业融合的实验教学中心、创研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省级实践教学基地15个,其中,省级实验教学中心1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2个。近年来,获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210项。

结构实验室
实践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按照OBE理念,修订各类实践教学大纲,科学设置课程教学目标、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文、法、管、艺术类专业不少于总学分的20%,理、工、农类专业不少于总学分的25%。学校确定了以实践教学改革促进育人工作水平提升的工作思路,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践比重,试点建设学期性“大设计”“大实验”,提升实践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高阶思维和创新能力。
表1 近三年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人次情况



获评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
五、教学改革研究方面
近年来,在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中,获得2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9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2项;获准立项的省部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330项,《土木工程专业新工科人才学习质量提升路径的探索与实践》《建筑类高校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构建与保障》2个项目获批辽宁省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